摘要:快些、再快些!——看丛台区流调工作人员如何与疫情“赛跑”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台台电脑屏幕不断闪烁,电话、传真、打印机、电脑键盘的声响不绝于耳,三五个身影在忙碌于整理各类信息、梳理资料,紧张的工作中不乏有序、细致、高效……这是丛台区疫...
快些、再快些!
——看丛台区流调工作人员如何与疫情“赛跑”
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室,一台台电脑屏幕不断闪烁,电话、传真、打印机、电脑键盘的声响不绝于耳,三五个身影在忙碌于整理各类信息、梳理资料,紧张的工作中不乏有序、细致、高效……
这是丛台区疫情防控流调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了“跑”在病毒前面,丛台区创新疫情流调工作方式,通过设立区级层面流调小组、乡街流调小组,将流调流程再优化、将流调时间再压缩。近日,记者走进丛东街道流调小组办公室,实地探访丛台区的流调工作人员如何与疫情“赛跑”——
“52+N”
4月16日晚,挂表的时针指向21时15分,丛东街道办事处的二层办公楼内依然灯火通明。
“您最近有没有去过风险地区?”“您接种过疫苗了吗?”“您再确认一下自己的行程轨迹……”丛东街道工作人员闫江一边手拿话筒详细询问,一边认真地做着记录,与她配合的是丛东派出所的民警王振涛和曙光小学老师连俊峰。
“我负责打电话,王振涛负责协助沟通,连俊峰负责撰写流调报告。”闫江说,他们三人配合默契、工作高效。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是于4月6日才成立的流调组,在此之前,他们互不相识。
4月6日下午,丛台区召开疫情防控流调溯源工作业务培训会,会上公布了结合丛台区实际制定的疫情排查流调工作方案——
区疾控中心、区公安分局、区教体局和16个乡镇(街道)抽调专人,组成“一个分指挥部、3个工作组、52个流调小组”的排查流调队伍。
除综合研判组、技术支撑组、基层排查组3个工作组外,区级20个流调小组和乡街32个流调小组的设立,引人注目。
“区级层面成立20个流调小组,另外,丛台区16个乡街根据辖区大小、人口多少、工作量等内容,分别成立2-4个流调小组。目前每个乡街先成立2个流调小组,也就是32个流调小组。我们将其统称为‘52+N’。”丛台区排查流调工作组副组长、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郭军旺介绍,这样的流调队伍架构,确保丛台区可以同时对52名流调对象进行流调,目的就是强化流调力量,建立精准高效的排查流调工作机制,保证在疫情复杂情况下流调工作忙而不乱,为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月6日当晚,闫江所在的丛东街道,2个流调小组应运而生。
“流调是配合战”
“对方质疑我的身份,拒绝配合流调工作。”闫江将头转向民警王振涛。
“交给我,我来继续联系。”王振涛迅速配合,与此同时,闫江继续拨通下一个人员的电话。
“很多时候,我们的流调工作并不顺利,因为群众接到电话,常会以为是电信诈骗,所以不愿意提供有效信息,这就会降低流调工作的效率。”郭军旺说,为此,丛台区提出,每个乡街流调小组由一名乡街工作人员、一名派出所人员和一名教师组成。而在区级层面,20个流调小组中,每个小组则由一名卫健疾控中心人员、一名公安分局治安或刑警民(辅)警和一名教师组成。
这同样是一次有益的创新——
流调的目的是要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理清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封控、管控、防范范围提供依据。因此,在最短时间内理清相关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乡街流调组来说,乡街工作人员、派出所工作人员和老师的组合,无疑是一个“王者组合”。
以闫江所在的流调小组为例,作为街道工作人员,闫江比其他人更了解社区情况、能更及时定位住址、摸清家庭关系;在遇到拒不配合的人员时,派出所工作人员王振涛会告知配合义务,同时更专业的核实人员信息;老师知识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连俊峰无疑是撰写流调报告的最佳人选。
在区级层面,卫健疾控中心人员的作用更加凸显——负责阳性病例的流调,以及对应乡街流调业务指导,包括风险人员研判,流调质量把关及人员信息收集推送等。公安民(辅)警则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流调是配合战。”丛台区排查流调工作组副组长、区计生协副会长管莉表示,丛台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强,排查工作量大,在流调工作中,将公安、疾控、乡街、教师等人员混合编组、集中办公,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各自优势、规范操作,让流调工作在精准的基础上,快些、再快些。
“必须跑在病毒前面”
从21时22分,到21时54分,闫江其中的一个电话用了32分钟,流调对象近几天的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已大体清楚。
“流调工作的常规要求是,接到协查函后,2小时要找到人,4小时内要出核心报告,24小时内要形成初始流调报告。”闫江说,为了更完整地还原病例的行程轨迹,流调人员必须一问再问,各种细枝末节都不能放过,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无误。“因此,一通电话打上一两个小时很正常,有时流调对象活动轨迹复杂,加上需要14天的溯源,流调工作则要花5、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时间紧、任务重,是溯源调查中常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从现在往前倒推14天,您都去了哪里,见了谁?”流调人员常常需要帮助对方回忆、梳理行程,并找出同时空出现的人员。让闫江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参与调查的一位阳性病例密接者的行动轨迹。由于间隔时间长,接触人员多,大家更是不敢掉以轻心,那次的流调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3点。
“调查对象所讲的内容,每一个时间点都不能遗漏,还要形成闭环,不能有空档;每个环节做的事情、接触的人都要尽可能详细,必须形成完整的链条。”管莉说,在流调中,漏掉任何一个密切接触人员就等于留下一个“地雷”,等于留下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
“流调工作是疫情防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们早一分钟确认轨迹,就可能会少一个人感染。”因此,在异常严谨的工作面前,丛东街道流调组与丛台区其他50多个流调组一样,每一个流调工作人员都在努力与病毒“赛跑”着——有的队员在忙碌一天后,凌晨接到新任务后继续奋战;有的队员刚从现场回来,就立即投入到下一轮的排查中;有的队员为节省时间,一天只吃一顿饭;有的队员累到嗓子说不出话但仍在坚持……
(邯报融媒体记者 杨溪)
来源:新邯郸客户端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