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21:32:23 | 浏览:14131
“私搭乱建没有了,小区更敞亮了,大家出行方便了”“绿化多了、墙面靓了、停车规范了,在小区住得更舒适了”“现在谁还说咱们小区是‘老破小’?都得羡慕我们”……日前,记者在采访丛台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时,说到小区的变化,居民们感触颇多,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奖起了这件“民生”实事。
和谐小区大门一景。
时隔十年,居民又搬回来住了
8月24日上午8点40分,朝阳路11号院里,小区物业工作人员正拿着扫把在清扫道路上昨夜下雨的积水。
正准备去买菜的小区居民金星看到后,连连称赞:“记者朋友,你看咱们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多负责,咱小区改得多漂亮,你可得好好给我们小区宣传一下。”
记者顺着金星女士所指的方向看到,经过雨水的滋润后,崭新的柏油路面仿佛泛着光,道路两旁花坛里的绿植葱翠欲滴,红白相间的楼体,清新淡雅的墙绘,健身器材上活泼的孩童,使得整个小区既恬静安逸的同时,又显得充满生机。
朝阳路11号院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因建设年代久远,房屋失修,网管老化,道路破损,乱放乱建情况严重,尤其是不时发生的偷盗现象,更让居民提心吊胆。
金星女士今年68岁,十几年前因为小区环境太差,就在其他小区买房搬走了。如今,经过改造后的小区安全、舒适、美丽,再加上有更多的熟悉老邻居、老朋友,就舍弃了新小区的“大房子”,重新搬回居住。
“小别墅”是金星口中的11号院。她说:“小区不仅变美了,而且感觉更和谐了。谁家里有问题了,可以给社区说,还能给物业说,都会帮着解决。还有就是,咱这儿现在进出刷脸,到处都是摄像头,上岁数的人在这儿住着安心。”
矿建社区支部书记霍艳说,朝阳路11号院与其他老旧小区不同的是,它作为智慧平安社区建设试点小区进行了更多改造:在大门口,安装能识别人脸、车牌的智能AI门禁,在主干道、每个单元口安装摄像头,实时视频监控,并且相关的人脸、车牌、WIFI感知等数据会实时推送至公安部门,实现人过留“脸”、车过留“牌”。并且,为解决当前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效率低下、居民服务供给水平不高等问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融入“智慧”元素,引入智慧化设施,增添了物业缴费、报修、公告通知、投诉建议、频繁出入告警、孤寡老人关怀等服务功能,为居民带来更便捷、更智慧的生活。
优美的小区环境,整齐划一。
独栋小院的“新天地”
上世纪70年代末建成的房子,整个小区只有一栋楼,常住人口31户78人,进出小区需通过一条百米长的过道……这就是丛台区光明桥街道三公司社区外贸局家属院,这个位于新兴大街、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和汉光中学间的独栋小区,可谓是市中心的“静”小区。在小区居民看来,它的“静”,在经历老旧小区改造前和改造后,含义可谓天差地别。
“改造前的‘静’,是有点被遗忘、忽略的意思;改造后的‘静’,是安宁、舒适的‘静’。”62岁的徐小川从小生活在外贸局家属院,至今已30多年,见证了身处闹市的小区,从光鲜变得破旧,又从破旧中重获新生。
“改造前,简直不像样子。外墙是裸砖,脱落得厉害,下水道三天两头堵。尤其是路,就中间一条水泥小道,两边全是土,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徐小川家住一楼,饱受土路的影响,“只要有一点风,就不敢开窗户。小区开始改造的时候,施工的工人都说,‘农村都没这么破的路了’。”
8月24日,记者到外贸局家属院采访。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