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20:25:31 | 浏览:3484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原创稿
复兴区户村镇北李庄村废弃地改造的松石园。 复兴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人民网石家庄5月22日电 (杨文娟)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处处河道水清岸绿,一幢幢农房错落有致……当你走进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的农村,可能会被一幅幅美丽宜居、和谐共生的乡村画卷惊艳。
然而,几年前这里的乡村环境却并非如此。由于区内众多小铁厂、小煤矿等的存在,污水横流、“脏乱差”成为许多村庄的真实写照。
“必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复兴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裴占平表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复兴区积极探索,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建管并重”的工作思路,短短几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2019、2020连续两年的河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中,复兴区都位列“前30强”;全区41个村全部建成绿色村庄,其中4个村庄入选国家森林乡村,9个村庄入选省级森林乡村,21个村庄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持续改善的农村人居环境,为复兴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靓丽的底色。
让“盆景”变“风景” 打出治理组合拳
“统筹推进,走好一盘棋”是关乎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也是复兴区委、区政府领导们的共识。
“我们不是照搬城市建设的模式,而是分区域、分类型、分难易,根据不同的村情,作出科学可行的全盘规划。”裴占平介绍说。在工作中,复兴区按照“统筹规划、乡镇主体、区级奖补”的办法,先把“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房屋乱建”三个突出问题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复兴区户村镇户村进村道路。 董彦斌摄
“以前村里脏得不行,满大街的垃圾,脏水也是到处流。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下水道,生活污水顺着下水道就流走了。这环境好了,生活方便了,你说俺们生活能不起劲吗?”复兴区户村镇户村村民付永华说起村里的变化,高兴得连说话的语速都变快了。
对于解决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三个突出问题”,复兴区可谓功夫做到了家。对全区41个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统一处理,2021年底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同时,严禁在河道设置排污口,并将重点河道、干支流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确保河水长清。
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复兴区通过专业团队实施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运作,建设了5个垃圾转运站,目前全区所辖农村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覆盖率达100%。
开展清洁行动,是复兴区解决房屋乱建使出的大招。该区对主城区周边国道、干道两侧和村内违建进行了集中拆迁,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拆除违建面积241.5万余平方米,清腾土地1.2万余亩,并先后将闲置地、废弃地建成122个村内游园、小果园,以供群众休闲娱乐,实现了“即拆、即绿、即美”,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还被评为2021年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
让“生态”能“生金” 振兴乡村富乡民
没有了绿色,农村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曾经的康庄乡石坡村,村民靠挖煤为生,村内道路泥泞、黑煤土渣随处可见,可谓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村里有了大变样:碧绿的河水倒映着绿树蓝天,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村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特色民宿、农事体验、休闲垂钓、农村集市等特色体验活动,让来到这里的客人都能体验到推窗见绿、拥云入梦。
这都是复兴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村庄、河渠、荒山绿化工程的结果。近年来,复兴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41个村庄全部建成环村林带,打造出40余条绿美街道,建成7296个绿美庭院,实现了村域绿化全覆盖。
复兴区二六七二街道金黄色的油菜花烂漫盛开。 复兴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复兴区二六七二街道东高河村养蜂农户冀德然的家中,一排排蜂箱整齐排列,成群的蜜蜂在蜂箱间穿梭。近年来,东高河村注重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2021年9月在村南种植了千亩油菜花,盛花期,养蜂农户通过蜜蜂采蜜获得收入;花期过后,油菜花结籽成熟后榨油,又给村民带来一笔可观收入,拓宽了农民致富门路。
不仅是二六七二街道,在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修建串联了各区域和周边村庄的百里森林观光大道,打造一条生态路、旅游路、致富路,一座规模宏大、风景优美的城市绿肺、生态氧吧正在崛起。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这些树木和鲜花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群众的经济收入。
与此同时,复兴区果断让“散、乱、污”企业退出市场,转推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生态,让群众吃上“生态饭”“美丽饭”。牛叫河村通过环境整治,“一不小心”成为“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2021年全村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群众鼓起腰包的双赢。
“在整治规划中,我们除了坚持绿色发展,还特别注意‘留住乡愁’。”复兴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朝亮说,根据不同村庄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等特点,复兴区制定了“一村一策”的整治修复方案,这也成为当地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大亮点。
不管是对南牛叫村明清时期建筑的修复,还是对康河村“鸳鸯槐”等一大批古树进行身份登记和重点保护,抑或是积极挖掘整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先后建成涧沟村传统文化陈列馆,石坡村70、80记忆馆,复兴区都在“富乡民”的同时,积极做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让乡村宜居更宜业 建管并重助发展
在康庄乡中庄村,保洁员陈旭红每天凌晨5点开始清扫村内的大街小巷,将垃圾收集到垃圾箱内。早上7点,环卫公司的垃圾收运车准时将41个村的垃圾运送至中转站,最终运送至邯郸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王朝亮说,针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复兴区建立健全了一套常态长效的管护机制,确保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不滑坡、不掉队。
复兴区户村镇北牛叫水库。 复兴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介绍,复兴区成立了重点工作推进指挥部,设立了生态建设及乡村振兴推进组,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各项工作。同时,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实行区级财政、乡村自筹、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此外,该区还将管护效果作为乡镇(街道)乡村振兴考核、资金拨付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工作有效开展。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复兴区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河北宏贯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韶液高端装备等企业纷纷落户复兴,德丰都市农业园、银谷芳香产业园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复兴区的农村呈现出的是一派“村村有美景,庄庄换新颜”的喜人景象,这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补齐了城乡差别的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河南省乡村振兴局】9月20日至22日,省乡村振兴局二级巡视员陈仁辉带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调研组先后到新乡市封丘县、原阳县开展调研指导。调研组一行通过入户走访、查看项目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地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运行、政
来源:新乡日报中国电波城1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速建设,“河南精工”牵手郑州大学共建绿色建筑研发中心,760厂西家属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6条“断头路”打通工作有序推进,中电科22所圆满完成冬奥会电磁频谱安全保障任务……新春时节
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蚌埠市淮上区一蔬菜大棚 蚌埠市淮上区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安徽蚌埠6月8日电 (刘浩 怀萱)“人都往外走,村里留不住。”这是以前村民对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描述。如今的双墩村已然换
庐阳中学北校区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9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合肥市庐阳中学北校区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完成,比原计划工期提前67天,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位于龙泉山脉和十里长山山脉之间,山峦起伏,群山环抱,全村占地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800亩,林地面积14000多亩,全村辖15个自然村,1056户,3224人。村庄历史文化悠久,既有河塘、欧城、安甸
来源:廊坊云报安次区政务服务中心廊坊日报讯“安次区行政审批局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您微信扫码关注以后,可以根据提示直接在公众号回复相关业务编号,获取相应的示范文本二维码,直接下载和使用文本,让申请人准备材料时,一看就明白、一看就会写。目前,我们
河北新闻网讯(潘风领、张磊、曹书瑞)田园综合体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是实现产业振兴的新支点。近年来,河北省枣强县嘉会镇强化规划、突出特色、精准发力,依托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农业园区等优势,致力于打造集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
时值九月,正是鸡心果成熟的季节,走进交城县庞泉沟镇代家庄村三源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基地,成片的鸡心果树枝繁叶茂、硕果盈枝、香味扑鼻,果农们往来穿梭,正忙着采摘果实。鸡心果因外表形似鸡心而得名,是海棠果的品种之一,故而又叫“锦绣海棠”,果形秀美,
中共泽州县委书记高喜全中共泽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军丹河新城招商引资(郑州)专题推介会晋钢集团“谁不说俺泽州好”第三季电视竞演司徒小镇沁河第一湾珏山十月秋深露重,寒意渐浓,在“三晋东南福地、太行南巅明珠”的泽州县,却看到了一派热火朝天、你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