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新闻网讯(记者王文静)12月16日,邯郸市邯山区大隐豹村老爷庙内热闹非凡,村民们受一台舞蹈节目委托,赶制名为“龙腾盛世”的彩布拧台。据了解,“彩布拧台”形成于元代初期,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历经了昌盛与沉寂,如今的大隐豹“彩布拧台”...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王文静)12月16日,邯郸市邯山区大隐豹村老爷庙内热闹非凡,村民们受一台舞蹈节目委托,赶制名为“龙腾盛世”的彩布拧台。据了解,“彩布拧台”形成于元代初期,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历经了昌盛与沉寂,如今的大隐豹“彩布拧台”不仅得到恢复,且规模更大,设计更新,有了新的发展。
近年来,邯郸市邯山区深入实施文化兴区战略,出台了《关于实施文化兴区战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随着这份文件的贯彻实施,彩布拧台、滏阳河灯、南宫碑体书法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与此同时,邯山区还把目光转向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打造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来。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神韵
“彩布拧台是在木搭戏台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各色花布拧扎成一个玲珑多姿的仿古戏楼。这是我省独有的民间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邯山区大隐豹村党支部书记李庆洲介绍说,“为了让这项技艺得以传承,每年正月初六前后,村里都会召集村民拧扎彩布拧台。全村齐上阵,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让他们更加团结和谐。”
为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邯山区成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宣传非遗保护工作;编制《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图文并茂反映邯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貌;建立完善档案资料数据库和展览室,推进传承基地建设。
“我们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推进完善档案库、展览厅和传承基地的建设,组织传承人开展非遗进企业、进校园等传承活动。另外,我们把非遗和各大节庆活动、文艺演出进行有机结合,不断提高非遗项目的认知度,使广大群众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邯山区文广新局副局长陈英介绍说。
如今,在邯山区,除了彩布拧台传统技艺外,还有滏阳河灯、南宫碑体书法艺术等21个项目被列入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邯山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丰富百姓生活。近年来,邯山区累计投入近千万元,用于13个基层文化站建设和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的升级改造。“为了保证文化设施向群众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政府每年向区文化馆拨付20万元经费补贴,向乡镇文化站拨付5万元经费补贴。”邯山区副区长郭文利告诉记者。
走进邯山区文化馆,退休市民李大妈正和她的朋友一起,跟燕赵虎头鞋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郝宝燕老师学习虎头鞋及三寸金莲、挂饰等制作。而每次郝老师教学,都会吸引一大批“粉丝”。李大妈说,基本每个周末她都会来文化馆,免费接受手工技艺辅导培训。
包括手工技艺专业教学在内,邯山区把专业人才充实到文化队伍中,从事器乐、声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专业教学,免费开展辅导培训。组建群众秧歌队、太极扇、模特队等200余支文艺表演队伍和书法、摄影、诗歌等群众为主体的80余支社团,使他们成为邯山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同时,激励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搞创作,诞生了一批反映群众生活的作品,打造了一批符合邯山区实际的文化活动品牌。近年来,组织开展全区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民俗文化作品展、豫剧消夏晚会、文化惠民精彩邯山大型音乐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喜好观众的欣赏口味。
“贺新春闹元宵”群众秧歌大赛、“戏苑春”戏曲擂台赛、原创少儿情景剧《一个都不能少》先后获评河北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燕赵群星奖。2013年“滏阳河灯”文化节被评为河北省“一县一品”双十佳县域品牌文化活动。“滏之声合唱团”、马庄乡罗成头村张银岭家庭文化户、“罗城头阳光老年艺术团”杨凯被评为河北省基层文化之星。
推动文化产业振兴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邯山区着力打造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万元,用于优先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奖励和补助等,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兴办文化产业。2012年以来,先后为文化企业争取和发放文化产业引导资金300万元。重点打造和扶持了星海艺术教育集团、天成影视、德龙文化、华星影城、竹韵文化等一批骨干文化企业。
竹韵文化公司生产的竹质文化产品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销售一空。星海艺术教育集团的特色演播舞台每周举办相声、戏剧专场演出,并免费向市民开放,深得广大居民喜爱。德龙文化投资拍摄的大型儿童动漫剧《成语国探秘》荣获第26届全国电视金鹰奖;今年投资拍摄的纪录片《国旗阿妈啦》荣获27届电视金鹰奖纪录片三等奖;赵王酒业投资拍摄的电影《鸟尊记》荣获2014年度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天成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电影《太行母亲》在全国进行了院线发行、电影《山娃》已进入后期制作,计划年内举行首映式。